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师德师风主题育人小故事展播(第十五期)
   发布时间:2024-11-08   浏览次数:

师德师风主题育人小故事第一医院篇

提灯引路的育梦人

张倩

白冰护士长为学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


2020年5月我满怀憧憬踏入了梦寐以求的西北大学第一医院的大门,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上岗第一天,我心怀忐忑与期待,来到中医肛肠科,面对病房里的繁忙景象和各式各样的医疗设备,我一脸茫然、手足无措,有心上前为病人做些什么,却又摸不着头脑,无力又惶恐,手心全是汗。

但有幸的是初来乍到就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白冰护士长,她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轻盈又精干。她立马就捕捉到了我的不安,第一时间组织我们全体实习生集合,耐心细致地为我们介绍医院和科室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基础护理技术等,还精心地安排了接诊入院患者的情景模拟演练,真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写照,让我心领神会,瞬间进入护士角色。

白冰护士长(右一)指导学生进行急救技能操作


很快我得到了一个实践上手的机会——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虽然之前已经在模拟环境中练习过多次,但面对真实的病人,我还是感到有些紧张。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针头,按照学过的步骤进行消毒、找准血管位置,然后轻轻地扎了下去。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紧张和经验不足,我并没有成功找到血管,导致穿刺失败。我顿时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该如何面对病人。白护士长立即面带笑容、温文尔雅给病人安慰解释,病人很快表示理解,但我却感到十分沮丧和自责。

白护士长安慰好病人后,又来安慰我:“小张,别灰心!失败是每个实习护士都会经历的过程,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她耐心地帮助我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并亲自示范了正确的穿刺方法。我认真地听着、看着,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但当再次面对这位病人时,我还是犹豫了,担心会再次失败。白护士长看出了我的担忧和畏惧,亲切地鼓励我,她告诉我面对疾病缠身的病人,作为医务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面对失败不退缩,这才是迈出医学生涯第一步的关键。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断地练习穿刺技术,每次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护士长的鼓励和教导。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我的穿刺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次穿刺失败的经历虽然让我一时受挫,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决心。我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才能成为病人信赖的守护者。

白冰护士长的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和耐心教导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护理技能,更让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更好地服务患者。她的每一句教诲、每一个示范都让我深感敬佩和感激,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与使命。她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位领路人,真心感谢她在我实习期间的悉心指导和无私付出。我一定会以她为榜样,努力工作,不负期望,实现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光荣梦想。


【作者简介】张倩,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在西北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实习。现为西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师。



医道传承  匠心育人

仇俊玲

王选琦医生


我作为西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有幸在科室主任王选琦医生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生。在工作的十年中,不断精进医术,领悟医者仁心的真谛。王医生,不仅是心内科的技术权威,更是医德医风的典范,他用自己培养时代新人的行动,践行着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要求。

记得我刚加入心内科时,面对复杂的介入手术,心中难免有些忐忑。王医生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他没有急于让我上手,而是先从基础理论讲起,用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比喻,让我对心脏的结构、功能以及介入手术的原理有了深入理解。他常说:“手术台上的一分钟,背后是千百次的练习和思考。”这句话成了我此后学习和工作的座右铭。

在理论学习之后,王医生开始逐步引导我参与手术。他先是让我在一旁观摩,观察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每当手术结束,他都会详细讲解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点,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在他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介入手术的基本技巧,开始尝试在他的监督下独立完成一些简单手术。

王选琦医生带组查房


记得在那年秋天的一个清晨,科室迎来了一位病情危急的心梗患者。“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紧急情况下,王医生迅速组织团队准备进行介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手术进程一度陷入僵局。这时,王医生冷静地走到我身边,轻声指导我如何调整手术策略。“小仇,你看这里,导丝可以通过,注意摆动的角度、力度......稳住导管,留意压力......好,准确到达病变部位......”王医生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着对手术的严谨和对学生的关爱。他深知,介入手术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在他的指点和帮助下,我成功克服了困难,完成了手术。手术成功后,王医生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带着我和其他几位年轻医生围坐在导管室电脑前,逐帧开始了一场生动的“复盘会”。他详细分析了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指出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同时,他还结合自己的从医经历,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让年轻医生们受益匪浅。我深深感受到他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力量。

王医生不仅在技术上对我严格要求,更在医德医风上给我树立了榜样。他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亲人一般,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让患者和家属都能放心。他常说:“医学是人文的科学,没有温度的手术刀是治不好病的。”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我开始更加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更加注重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我知道,这一切都是王医生用心指导的结果,是他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心内科医生。

如今,我也开始带教新来的年轻医生,我将王医生的教诲铭记在心,努力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我相信,在王医生的悉心指导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心内科的团队将会更加团结、更加优秀,能够将心内科的医德医风传承下去,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作者简介】仇俊玲,西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