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教师风采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奉献立德树人”教师育人小故事(1)
   发布时间:2021-07-14   浏览次数:

师德滋养初心,实干践行使命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王善军老师育人小故事


王善军老师是我校历史学院教授,从教数十年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始终将“爱”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王老师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教育学生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相结合的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念之基、把牢为学方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王老师坚持育人先育己,撰写并发表《有幸遇良师》《漆侠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漆侠先生的辽金史研究》等多篇文章,以恩师漆侠先生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教育自己,教育学生;一名学生遇到挫折后认为“君子吃亏,小人得利”,做君子太难了,王老师便及时细心开导,教育学生对待挫折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完善自我,高尚的品格、广博的学识永远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离不开仁爱之心。王老师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把解决学生困难、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看得同等重要,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得知一位研究生因父亲常年卧病在床而生活困难,王老师坚持资助,以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2013年,一名学生上课不积极参与讨论,课后独来独往,不与同学打交道,表现有些特别,被王老师发现后,特意给学生安排了“小灶”,要求必须参加每周五下午召开的读书会,鼓励其担任读书会的负责人,这样可以更多地和师生交流,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读书会办得红红火火,学生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毕业时获得了西北大学优秀学位论文。

立德树人、“四个服务”是践行教育报国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王老师以身示范,教育引导学生要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脉搏,用中国理论、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体系,研究中国问题,构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中国学派,要把科学研究和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要把毕生精力贡献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之中。对于学生职业的选择,王老师告诫道“不应当只考虑兴趣爱好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也应当考虑青年人的社会责任,将青春奉献在基层,也是时代赋予青年的一种使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一种体现”。在王老师的指导和感召下,今年所带2名毕业生全部选择西部,扎根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