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真教授,生于1948年1月,陕西韩城人,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留校工作至今。曾于1986年至1988年在美国西密执安大学做访问学者,1990年至1991年在德国萨尔兰德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004年至2006年两次应邀在日本佐和大学讲学。曾任西北大学化学系系主任、陕西省化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化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现任西北大学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化学通报》编委。先后获得“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首届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史真教授1997年至2006年期间担任西北大学化学系主任。这十年间,恰逢化学系发展建设最为关键的特殊时期。他肩负历史重任,与党总支密切合作,共同打造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与工会密切协作,共同营造和谐向上的集体氛围。针对系里长期以来存在的内部矛盾,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建章立制,锐意改革,排除困难,共谋发展。经过一番艰辛努力,逐渐消除了每逢重要时刻内部就会出现告状等现象,把群众的思想不断地凝聚到院系发展的主题上,团结到促进学科发展的大事上,使化学系进入到良好发展的快车道上。
十年间,国家化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化学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翻天覆地,化学专业在2002年成为省级名牌专业、2006年进入《科学时报》专业排名前5%,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005年晋升为省级示范中心、2006年开始向国家级示范中心迈进,培育出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涌现出一位国家首届教学名师,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多次基地检查评估中均获得良好声誉。
十年间,史真教授带领全系教职工紧紧抓住“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的大好机遇,积极建设学科发展平台,成功获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将研究生的培养覆盖到七个博士点和八个硕士点,构建了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师资培养提高计划,实现4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以高鸿院士、史启祯教授、耿信笃教授为代表,组建学科研究团队,拥有了三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科研论文在数量递增的同时开始向更高层次迅速跃进,获得了包括四项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内的十多项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
十年来,化学系在史真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发展扎实有效,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连续多年获得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学校考评为一等单位,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精益求精抓教学,瞄准前沿搞科研
史真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在承担繁重的管理工作的同时,他始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模范承担起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神圣职责。在任系主任的十年间,他经常是白天忙公务晚上忙业务,行政、教学和科研被他安排得秩序井然,齐头并进,各不耽误,因而这时期的他也是单位最为忙碌的人。
史真教授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 “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杂环化学选论”等课程。他对教学特别认真负责,不论一门课程讲授过多少遍,在每一次上课前,他都要重新备课,精心修改课件,及时将最新的学术信息融入其中,力求用最完美的展现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总是早早提前到教室上课,课后耐心解答完学生疑问才迟迟离开教室,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马虎松懈、敷衍了事。他编著的《现代杂环化学选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8年)一书,是国内首部论述环蕃化学的专著,一直作为教材使用。他多年来负责“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现在已是省级精品课程。他的2项教学研究成果,分别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学高为师,行为世范,他的课程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史真教授紧追学术前沿,长期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有机化学新反应和有机合成新方法的研究,领导课题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80多篇,出版专著2部。提出的四氢叶酸辅酶新模型和仿生有机合成新方法,已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写进合编的高等学校教材。研究成果“杂环化学新反应和有机合成新方法研究”,获1998年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研究成果“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研究”(第一完成人)入选2000年陕西十大科技新闻;研究成果“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研究”获200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1997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1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6年被陕西省科协授予首届“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三、关爱学生赛家长,扶持青年比亲朋
史真教授对学生既宽容又严格,极端负责的精神有时胜过家长。他以父辈的睿智、宽厚和包容,给予学生无限的信任和关爱:当学生实验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耐心地帮助分析原因,不是简单地批评;当学生不小心打碎实验用品时,他从不责备而是宽厚地笑笑说“没事没事”;对于学生提出的优化实验条件要求,他积极鼓励慷慨支持。对于学生的生活、就业、情感等个人问题,他会尽其所能给予支持和帮助。他以学者的严谨、细致和认真,对学生严格要求从不降低标准:看到学生实验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他会当即指出并要求马上改正;发现哪名学生不认真做论文,他会坚决要求重做,决不姑息迁就。他把严与爱、情与教有机结合,多年来他所在的课题组就象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吸引学生们不断融入其中并努力工作。经他培养的3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均有良好的成长业绩和发展归宿,不少已经成为所在单位和部门的骨干。每当学院邀请他参与有关学生活动时,他总是非常乐意,并且特别认真地准备和对待,将老师的满腔关爱传递给一届又一届他特别看重的青年学子。
史真教授善于发扬团队精神,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从年轻教师的选聘到年轻教师的成长,他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艰苦奋斗,率先垂范,严以律己,言传身教,在教学科研各项工作中给青年教师以极大的鞭策和带动:认真指导年轻教师申报科研项目,耐心帮助年轻教师把好教学关,只要年轻教师需要,他都会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针对年轻教师科研经费短缺问题,他会征求其意愿,吸收他们参与到自己的课题中,解决他们成长积累阶段的实际困难;他淡泊明志、甘为人梯,遇到好的发展机会,总是想办法把年轻人推到一线,并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自己默默在二线奉献着、劳作着。这些年,在他的传帮带下,有机学科成长起来一支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队伍,他们不仅参与国家教学团队建设、荣获学校讲课比赛奖励,而且拿到国家级科研项目、荣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一个个勤奋努力、进步很快。2009年,在他的指导下,以本学科组年轻人为生力军承办了“全国第六届有机化学会议”,被主办方中国化学会评价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组织最好的一次学术大会”。
如今,史真教授已年过六旬,但他仍坚守教学科研岗位,满腔热情地忙碌着,矢志不渝地奋斗着,以高尚的职业情操认真履行着人民教师的职责使命,以完美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着年轻师生的工作学业,以全部身心默默地推动着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崇高师德努力地滋润着化学学子的心田,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敬重,2009年荣获西北大学“师德标兵”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