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西北大学教师热议全国两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5-03-07   浏览次数: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对各单位组织教师通过收看收听、专题学习、座谈研讨等形式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专门提出要求。近期我校广大教师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关注了解全国两会动态,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畅谈学习的感想和体会。大家表示要结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真抓实干,立德树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教师对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反响热烈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丰华表示:我对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深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部署,为高等教育锚定新坐标。作为扎根西部的经济学者,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体系;二是着力推动构建“新商科+”交叉学科体系,促进大数据、AI赋能教学和科研,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经济、管理学科创新人才;三是深化对“秦创原”平台建设的研究,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关中先进制造业集群、陕南生态经济带和陕北能源化工集群转化。以自身工作实绩,为教育强国建设和西部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地质学系教授徐建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让我深切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能。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全国两会擘画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蓝图,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地质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等国家需求赋予的时代使命,将以学科交叉为突破口,推动人工智能与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维育人体系,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促进科研成果向国家急需的领域转化,推进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地质力量。

新闻传播学院讲师薛毅帆表示: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际,教育领域备受瞩目。过去一年,高等教育事业成绩斐然,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与投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我们对2025年高等教育发展满怀期待,期望在优化教育布局、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上取得更大进展,更好地契合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发展培育更多栋梁之材,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工学院副教授李嘉辰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GDP达到134.9万亿元,经济增长率达到5%,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发布,为教育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速推进。展望2025年,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等部署,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今后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教师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

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教授李尧远表示: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既彰显了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位,也为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明确了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充分肯定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成就,再次将教育强国建设置于重要位置,使我们对教育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把全国两会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全球视野,强化思政教育的政治引领性,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深耕课堂思政主阵地,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在“大思政”中培养具有“大格局”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强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这里讲到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法是“分类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是“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加快‘双一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未来,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需要加快构建一流学科平台等,通过一流课程,培养一流学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物理学院教授朱海燕表示:以教育之力筑强国之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同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已经印发,这都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果丰硕,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屡创佳绩,“双一流”建设推动学科交叉与创新生态优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深化。立足新征程,作为高校教师,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引领,锚定教育强国目标,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加速成果转化,探索数字化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传承物理学人精神,以科研反哺教学,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教育战线必将凝聚磅礴力量,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华章!

医学院副教授赵军龙表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全国两会期间,教育话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尤其是在教育公平、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充分证明了教育改革的有效性,这些成就也让我们对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我深信,随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政策的深入实施,我们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作为高等院校一线教师,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强国建设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参与教育数字化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组稿、发布:席嘉璐,审核:陈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