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培养时代新人丨师德师风主题育人小故事展播(第三期)
   发布时间:2024-06-11   浏览次数:

师德师风主题育人小故事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选送

科研路上的引路人

李阳

韩英锋教授与毕业生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附楼合影留念,摄于2023年6月

2016年5月,我怀揣着对研究生生活的迷茫进入西北大学,开始了金属卡宾领域的科研生涯。第一天晚上去实验室本来还带着一丝抵触的情绪,但是到实验室见到导师韩英锋教授也穿着实验服在培养单晶,顿时感到一丝钦佩。我本科来自一个很普通的二本,记得初进实验室除了一些烧杯外,其他的仪器设备基本不认识,不知道在哪里看文献,不知道如何画结构式……韩老师却不急不燥,从指导我们如何查阅文献到手把手教我们实验操作,从教我如何写实验记录到一点一滴教会我分析实验数据。虽然我的实验基础很薄弱,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地掌握了很多实验操作。

当时每周都要进行工作汇报和文献汇报,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学习,自己很快就了解了该领域的国际相关进展,也慢慢对自己的课题有了想法,自己科研生涯的第一篇文章也很快完成了。韩老师对论文的要求很严格,从每个实验数据的仔细核查到图表的绘制都有极高的标准。他常说:不管文章发在哪个期刊上,我们要对文章数据和结论负责任。当时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投稿很不顺利,一连投几个期刊都被拒稿了,对于刚涉足科研领域的我很受打击。老师安慰我说论文接受和拒稿都是科研的常态,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就算不被认可也不要气馁,我们根据别人的建议再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就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文章又仔细进行了修改,最终文章顺利发表在《Angew. Chem.》上。从硕士到博士,每一次的课题设计到文章撰写都让老师付出很大的心血,经过一次次的磨练,使我从一个科研“小白”逐渐入门,当再面对问题的时候,我学会了想办法去解决。

七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自己也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学者的风范使我终身受益,不仅教会我做科研,也教会了我做事和做人,涓涓师恩,铭记于心。

【作者简介】李阳,2016年至2023年先后在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师。韩英锋教授是作者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导师。



用心浇灌  以情助长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  王继苇

作者与老师陈涛的合影,摄于2024年

最初与陈涛老师相识是在2020年我刚入校时,那时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虽然我们并未有过太多深入交流,但陈老师的热情与真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而我们真正结缘则是在2022年秋,我的大三第一学期。当时我想在学院内加入一个从事计算模拟的课题组进行科研实习工作,辅导员了解到我的想法后,向我介绍了陈涛老师的研究工作,并把我推荐给了他。在我还没拿定主意的时候,陈老师就主动联系了我并表示非常欢迎我加入他的课题组。这让我非常感动,我从没想过一个成绩并不优秀的本科生会被老师如此重视。

陈老师总是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科研一线以及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我也不断地被他对培养学生和科研工作的热情感染着。陈老师每年都会承担四五门课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他总是热情洋溢地讲解知识点,并鼓励我们进行提问和讨论;在实验室里,他一直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科研氛围,鼓励我们在有新发现、新想法的时候直接与他进行交流,并鼓励我们在工作中多多加入自己的想法。他常说:“你们可以随时来找我讨论问题,和你们讨论的同时我也能学到新的知识、收获新的想法,咱们可以共同进步。”当我们在科研工作上遇到困难进展缓慢时,陈老师从不一味地进行催促,而是直接与我们交流讨论当前工作中的难点,引导我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陈老师常说:“遇到问题就要直面它,不要一时没有进展就轻言放弃,只有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才会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在科研工作之外,陈老师还非常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发展。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有时会带病工作,陈老师在发现这种情况时总是立即敦促他们停下工作,去医院检查并好好休养身体。曾有一位本科生学长在陈老师的实验室实习,陈老师得知他考研失利但仍在努力后,多次打电话以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对他进行鼓励,并主动为他介绍合适的兼职工作以帮助他减轻备考期间的经济压力。陈老师时常告诫我们:在规划未来时一定不要短视,要找准一个长远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只要坚持努力,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陈涛老师就像一个大家长一样,总是愿意这样细致入微地关心我们并为我们提供指导和支持。我想正是由于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才得以在科研上取得进步的同时获得个人长足的发展。